DAV首頁
數字音視工程網

微信公眾號

數字音視工程網

手機DAV

  • 熱門搜索:
  • 技術風向標
  • LED小間距
  • null
    null
    null
    卓華,
    招商,
    null
    null
    null
    快捷,
    null

    我的位置:

    share

    【燈光音響展】DAV專訪緯志電子:AI零代碼中控系統,重新定義行業編程標準

    來源:數字音視工程網    (原創)       編輯:ZZZ    2025-06-09 10:13:03     加入收藏    咨詢

    咨詢
    所在單位:*
    姓名:*
    手機:*
    職位:
    郵箱:*
    其他聯系方式:
    咨詢內容:
    驗證碼:
    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
    確定

    在這場行業盛宴中,廣州市緯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(ITAV)以其創新的AI+音視頻物聯網技術成為焦點。

      2025年5月27日,第23屆廣州國際專(zhuan)業(ye)燈光(guang)、音響(xiang)展(zhan)覽會盛大開幕(mu)。作為(wei)亞洲規模最大的行業(ye)盛會,本屆展(zhan)會匯聚2209家參展(zhan)企業(ye),展(zhan)覽面(mian)(mian)積達21萬(wan)平方米,全面(mian)(mian)展(zhan)示(shi)聲光(guang)視訊領域的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。

      在這場行業盛宴中,廣州市緯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(ITAV)以其創新的AI+音視頻物聯網技術成為焦點。數字音視工程網記者特邀緯志電子總經理郭志東先生進行專(zhuan)訪(fang),深入探討(tao)其公司(si)在智(zhi)能化控制領域的突破(po)性成果(guo)與行業洞察。

    (圖右)緯志(zhi)電子總經理郭志(zhi)東(dong)

     

    AI零代碼編程中控系統:顛覆傳統調試模式

      據郭總介紹,緯志電子本次展會的核心亮點之一是全新推出的"AI零代碼編程中控系統 "。這一(yi)創(chuang)新技術直(zhi)擊(ji)行業長(chang)期(qi)存在(zai)的(de)痛(tong)點——傳統中控編程(cheng)對專業技術人員的(de)高度依(yi)賴。"以(yi)往的(de)中控編程(cheng)需要工程(cheng)師具備(bei)1-2年的(de)編程(cheng)基礎,調(diao)試周期(qi)往往長(chang)達5-7天(tian)。"

      郭總告訴DAV記者(zhe)。緯志電子的(de)解(jie)決方案通過模塊化設計(ji)實(shi)現革(ge)命性突(tu)破,技術(shu)人(ren)員只需(xu)通過簡(jian)單的(de)拖拽操作即可完成復(fu)雜系統(tong)的(de)編程(cheng),將(jiang)調試時(shi)間縮短(duan)至1-3天,大幅提升工程(cheng)實(shi)施(shi)效率。

      此外,這一技術的突破性不僅體現在效率提升上,更重要的是降低 行業準入門檻 。郭總強調:"這項AI零代碼編程技術很可能在未來三年內徹底改變控制系統的調試方式。"現場演示顯示,該系統通過可視化界面將各類控制指令封裝為標準化模塊,支持快速組合與邏輯配置,即使是缺乏編程基礎的操作人員也能輕松上手 。這種"去專業(ye)化"的設計理(li)念(nian),未(wei)來預計將為智慧建筑、文旅項目等需要頻繁系統調試的場景(jing)提供更靈活的解(jie)決方(fang)案。

     

    全場景運維平臺:數據驅動下的預防性維護革命

     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,緯志電子帶來的另一項創新是"全場景 集群 運維平臺" 。據郭總透露,該平臺突破傳統設備管理僅關注"物"的局限,創造性地將"人、物、空間"三大要素深度融合 ,以此(ci)構建出全新的(de)運維(wei)管(guan)理體系(xi)。"我們行(xing)業的(de)痛點(dian)在于(yu),設備(bei)安裝(zhuang)后(hou)無人知曉其實際(ji)使用頻率和時長。"郭總舉例說明,"就像汽車需要(yao)(yao)根(gen)據行(xing)駛里程保養一樣,AV設備(bei)同樣需要(yao)(yao)基于(yu)使用數據制定維(wei)護策略。"

      這一平臺通過實時采集設備運行數據,包括使用次數、工作時長等關鍵指標, 從而 為工程商提供科學的維保依據 。郭總(zong)告訴DAV記者:"有了(le)這些數據(ju),我們就(jiu)能(neng)實現(xian)從(cong)'故障維(wei)修(xiu)'到'預防性維(wei)護'的(de)轉變。"例如,某設(she)(she)備(bei)兩年(nian)間(jian)僅使用數次就(jiu)無需(xu)按常規(gui)周(zhou)期(qi)保(bao)養,而高頻使用的(de)設(she)(she)備(bei)則可提前(qian)維(wei)護,顯著(zhu)降低故障率。這種數據(ju)驅動的(de)運(yun)維(wei)模式,不(bu)僅可顯著(zhu)延(yan)長設(she)(she)備(bei)生命周(zhou)期(qi),更可進一(yi)步重(zhong)塑行業(ye)服務體系。

    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該平臺(tai)在文旅領域的應(ying)用尤為表現出色(se)。通(tong)過整合聲(sheng)光電控(kong)制(zhi)與客流(liu)分析系統,管理者可以(yi)精準掌握設備(bei)使(shi)(shi)用與觀(guan)眾(zhong)體驗的關(guan)聯性(xing),為項目優化提供(gong)數(shu)據支撐(cheng)。對此(ci),郭(guo)總(zong)進(jin)一步表示:"緯志(zhi)電子(zi)正從單純的產(chan)品(pin)供(gong)應(ying)商(shang)轉變為數(shu)據服務商(shang),這(zhe)也(ye)是行業發(fa)展促使(shi)(shi)企業轉型的必然趨勢。"

    定制化戰略與生態融合:緯志電子的核心競爭力

      面對AV行業日益強烈的定制化需求,緯志電子積累了豐富經驗。據郭總介紹,其公司在教育、金融、軍工等領域的定制項目中深刻體會到:現代系統集成已不再是單一產品的簡單組合,而是需要對接安防、門禁、信息管理等數十個子系統的復雜工程。" 定制化(hua)的(de)難點不(bu)僅在(zai)(zai)于(yu)研發(fa)(fa)適配,更在(zai)(zai)于(yu)如何降低用戶的(de)學習成本。"郭總強調。為此,緯(wei)志建(jian)立強大的(de)研發(fa)(fa)團隊,專門解決國產(chan)化(hua)環境下的(de)兼容性問題,同時針對性開發(fa)(fa)出配套的(de)培(pei)訓體系,確保定制系統也(ye)能便捷操作。

      而在互聯互通方面,緯志電子則采取開放融合策略。郭總告訴DAV記者:"我們不做封閉生態,而是致力于打造兼容各品牌設備的統一平臺。" 這一理念源自對市場現狀的深刻洞察——不同品牌在各細分領域各有所長,用戶需要的是能夠整合優質資源的解決方案。據他透露,緯志電子的平臺目前已成功應用于智慧養老、工業4.0、智慧園區 等多個新興(xing)領域,特別是在文旅項目(mu)的(de)聲光電(dian)一體化(hua)控制方(fang)面的(de)表現及其突出。

      展望未來,郭總認為數據采集能力將成為系統集成的關鍵挑戰 。為此,緯志正研發(fa)系(xi)列適配(pei)器(qi)配(pei)件(jian),幫助傳統模擬設(she)備接入數字(zi)管(guan)理(li)平臺,實(shi)現全鏈(lian)路數據(ju)可視化。這(zhe)種務實(shi)創新(xin)的發(fa)展思路,也(ye)進一(yi)步(bu)彰顯出緯志電子在(zai)行業變革中的前(qian)瞻布(bu)局(ju)。

      ?

     

    媒體總結

      從本(ben)次展會呈現的(de)技術路線來看,緯(wei)志電(dian)子正在(zai)完成從"硬(ying)件供(gong)應商(shang)"到(dao)"系統服務商(shang)"的(de)戰略轉型(xing)。DAV認為,其AI零代(dai)(dai)碼(ma)編程和全場景運維(wei)平臺(tai)的(de)組合,不僅(jin)解決了(le)行業長期存在(zai)的(de)技術門檻高(gao)(gao)、運維(wei)粗放等痛點(dian),更(geng)預示著智(zhi)能(neng)控制行業即將進入"低代(dai)(dai)碼(ma)化(hua)+數據(ju)驅動"的(de)新(xin)階段。值得關注的(de)是(shi),緯(wei)志選擇以開放平臺(tai)策略切入市場,這種不綁定硬(ying)件品牌(pai)的(de)生態定位,既順應了(le)國產化(hua)替代(dai)(dai)的(de)產業政策,又高(gao)(gao)度契合當下終端用戶(hu)對系統兼(jian)容性的(de)剛性需求。

      在AV/IT融合加速的(de)背(bei)景下,緯志的(de)發展路徑(jing)為(wei)行業提(ti)供了重(zhong)要啟示:未(wei)來的(de)競爭將(jiang)不(bu)僅是(shi)(shi)單一產品(pin)的(de)比拼,更(geng)是(shi)(shi)數據服務能力和生態整(zheng)合能力的(de)較量。如何將(jiang)硬件經驗轉(zhuan)化為(wei)軟件優勢,或是(shi)(shi)傳統廠商(shang)轉(zhuan)型的(de)關鍵所(suo)在。

    免責聲明:本文來源于數字音視工程網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若有任何疑問,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。(原創稿件未經許可,不可轉載,轉載請注明來源)
    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

    相關閱讀related

    評論comment

     
    驗證碼:
    您還能輸入500